研讨]“AI赋能基础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改进”经验研讨会暨 2025 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年会在黑龙江举办金年会- 金体育- 官方网站

2025-07-22

  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平台,金年会登录,金年会网址,金年会网站,金年会官方网站,金年会体育,金年会数字站,金年会app,金年会电子娱乐,金年会体育赛事,今年会体育,金年会最新网址入口,金年会靠谱吗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7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兰西县教育体育局、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承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的“AI赋能基础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改进”经验研讨会暨 2025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金谷大厦酒店、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北京、深圳、苏州、重庆、南宁等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人员、区域教育负责人、学校管理团队及一线余人线下参会,共同围绕“AI赋能・理念创新・教学实践”展开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作《数智时代的语文教育创新》报告。他指出,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语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需求。在智能时代,语文教育正在经历范式转型:记忆性知识权重下降,但语言感知、文化解码、审美判断、思维发展等深层认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具备深厚语文素养者,既能善用AI提升效率,又能保持人文主体性,培养“高级智能主体”——拥有驾驭机器的能力和超越机器的智慧需要语文教学的创新。他强调,数智时代的语文教学需要坚持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语言运用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应是教学的路径,在智能技术赋能下,实现更精准的语言大量输入-大量输出的闭环,是实现语言能力提升、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迁移的关键路径。他介绍了基于AI辅助的语言运用智慧教学环境以及体系化语文知识图谱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并提出数智时代语文教育创新研究框架,探析数智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新形态,为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探寻可行之道。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以《数智技术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创新》为题,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和国际比较层面,强调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需求。培养创新型的复合性人才,推动教育改革是关键。她指出,开展跨学科学习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则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和资源平台,可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和跨学科素养。以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凭借其卓越的自然语言感知、理解和内容创新能力,推动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分析与评价等多方面发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各阶段仍存在诸多现实挑战,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Evidencebase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System, EPBL系统),在汇集对国内外优秀项目式学习方案和案例的同时结合于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图谱、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模型实现自动推荐、人为筛选等多种方式的项目式学习方案生成,支持学习者在线学习及全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智能诊断,支持学习者个体或班级群体的项目式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蔡苏作《人工智能时代增强现实 (AR) 赋能智慧课堂》报告。他从行为主义、具身认知、建构主义的理论阐述AR/VR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具体的学科介绍生动的案例。蔡苏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VR/AR+教育”实验室始终致力于K-12阶段AR+教育、人机自然交互、STEM教育等软件平台、资源内容研发,并深入一线学校进行实证案例教学,探究虚实融合的AR学习环境如何支持新时代的教与学。他指出,未来教育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是接受新技术,善用新技术,而不是排斥和恐惧;未来的教育也最终会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校长张梦鸿作《数字化赋能学校系统化质量提升的十年实践》报告,讲述该校在教师与学生流失严重的困境中,通过技术与教育融合实现质量跨越的历程。他表示,2009年至今,全校从进入“跨越式”实验教学到主动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特色化的教学和社团活动再到结合新课标和AI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离不开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的理念引领和技术支持。他以“数字敲启读写门,跨越传统突破困境”“读写策略巧运用,激发思维创作活力”“数字赋能有边界,传统双击并行不悖”等学校实践经验,强调技术支持的听说读写环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北京市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文鑫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深度学习模型与提升策略》为题,围绕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本质性和发展性展开报告。她通过6项研究、400多位名师群体总结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内容,即一个问题解决的能力、两个关键要素(关键事件和关键他人)、三个阶段(职业信念形成的关键期、能力素养螺旋上升的发展期、职业成就达成与影响期)以及四个层次(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她指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深度学习是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从时间维度、情感投入、认知纵深三个层面推进。她以李吉林老师 40 年情景教育实践为例,强调人机协同时代教师需掌握 “会提问、会协同、能内化、能监控”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骈扬作《AI赋能课堂教学:支持学生思维生长的新实践》报告。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原理,解析了生成式 AI“读信息、划重点、缩范围、想答案、润色优化”的类人思考逻辑。她指出,正因为AI的内容生产力和类人交互力,让AI在教育领域从幕后走向台前。她梳理了语文、数学和图片生成课堂中从生成答案到思维生长的AI赋能课堂教学的新实例。她强调,AI赋能课堂,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学科本位;二是要利用好AI的特性,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三是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副校长沈静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化实践 —— 兼论 AI 赋能学校发展思考》为题作报告,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分享了依托过程性学习记录实现数据赋能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展望了 AI 辅助教育的未来可能。她强调,对学校管理者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创造性实施的新路径,学校具有较大的研发与实施自主权,因而更需要学校做好课程系统规划与建构,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高级教师涂金花分享《AI赋能全学科阅读的“1+n”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她结合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的阅读实践案例,呈现“1+N”模式的落地路径:即“1”个阅读书苑,衍射“N”个阅读空间、阅读机制、阅读活动,从顶层设计、活动范式到评价闭环,层层递进,系统全面讲述了向南小学全学科阅读的实施经验。她指出,向南小学阅读教学的跃升,正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持续注入技术动能进而驱动全校阅读的深层变革。AI赋能全学科阅读不仅助力阅读的大数据化、阅读的大课程化还推进了阅读的大课题化,实现教师的减负增效。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娟以《AI赋能的语文教学研究》为题作报告。她从跨越式发展理念切入,紧密回应当下政策导向,系统梳理了 AI 赋能语文教学的研究指向。她认为,数智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当前指向强调从经验到循证、规模化教学中的个性化以及在语文场景中的创新赋能学生生命成长。她深入解析了 AI 助力语文核心素养达成的路径,包含对语文学习观、语文实践活动、主体与载体、学习任务群四个维度的支持并辅以案例说明。她强调,语文学习需始终以语言运用为核心。

  课题发布环节,吴娟在会议现场发布了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4年度项目《数智化背景下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DA145-20)的子课题。项目聚焦智能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探索语文学科的关键教学问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等数智手段得以有效突破,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机制和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变革。为推动课题成果的广泛实践转化,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语文教学新范式,面向全国语文教育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发布子课题开放申请指南。

  本次会议设置了“AI 赋能的学科教学创新与实践”“跨学科融合与五育并举的 AI 赋能新生态”“AI 重塑学校教学研评管” 三个平行论坛,以“AI 赋能、学科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研评管重塑”为关键词,汇聚多领域专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AI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难点与突破路径,跨学科融合中AI工具的应用策略,AI在教学评价与教研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等具体议题,通过嘉宾分享、案例展示及主题沙龙等形式,进行了AI技术与教育教学双向融合的深度研讨,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实践经验。

  7 月 15 日,参会代表走进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观摩 AI 赋能的现场课例,近距离感受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践。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小学英语课四个现场课分会场分别由北京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洪海鹰、高春杰、于鸿雁及全国跨越名师韩冬花等进行点评。系列课例展示与点评交流,集中呈现了智能技术与不同学段、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成果,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助力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层实践路径。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8-2025 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金年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